快速检索: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下载专区
排行榜
友情链接
扫描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中医正骨推拿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宋石龙    薛明新                  洪若洋     

 

本文来源:宋石龙薛明新 ,等. 中医正骨推拿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43(3)281-286.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主要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KOA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及压痛、夜间疼痛,其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软骨退变,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KOA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存在很大挑战,且至今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种保守疗法有能延缓KOA的病情进展或推迟全膝关节置换的时间,临床仍需要探寻更多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措施或方案。传统推拿方法治疗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于早中期KOA患者的治疗存在耗时较长、痊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等特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筋出槽、骨错缝为理论指导的中医正骨推拿治疗KOA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耗时更短。本研究即是通过WOMAC等指标观察中医正骨推拿治疗早中期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推拿进行对照比较。本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o.CHICTR1900021487),获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No.2018NL-134-02)。

263例为201932020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符合KOA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符合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推拿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放松手法患者仰卧位,采用四指推法或者一指禅在膝关节髌骨周围操作3~5min,后按揉膝关节周围常用腧穴: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曲泉、膝阳关、血海、梁丘、鹤顶、委中,每穴10s左右,以局部酸胀为度2)正骨手法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用不同正骨手法:膝关节外侧疼痛者的操作(左膝关节为例),嘱患者完全放松,术者站于患侧膝关节外侧,术者右手轻握患者膝关节上方,拇指在外侧,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内侧,中指在前或者内侧,固定膝关节,左手握住小腿下段,虎口朝膝关节,两手协调运动,先屈曲膝关节90~120°,在患者膝关节完全放松情况下,保持小腿内旋的情况下外展小腿,逐渐伸展膝关节直至0~10°,术者右手贴在膝关节外侧的拇指感觉到轻微的滑动,或者听到轻微的响声,表示正骨手法成功,如未成功,可以重复上述动作2~3次;膝关节内侧疼痛者的操作(左膝关节为例),嘱患者完全放松,术者站于患侧膝关节外侧,术者右手轻握患者膝关节上方,拇指在外侧,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内侧,中指在前或者内侧,固定膝关节,左手握住小腿下段,虎口朝向膝关节,两手协调运动,先屈曲膝关节90~120°,在患者膝关节完全放松情况下,保持小腿外旋的情况下内收小腿,逐渐伸展膝关节直至0~10°,术者右手贴在膝关节内侧的手指感觉到轻微的滑动,或者听到轻微的响声,表示正骨手法成功,如未成功,可以重复上述动作2~3次;膝关节前侧疼痛明显者,则依照先按照内侧疼痛再按照外侧疼痛的方法操作3)结束手法正骨后嘱患者平卧休息2min左右,后在患者膝关节对侧的手肘部周围寻找敏感点,以手指点按1min,同时嘱屈伸旋转活动患侧膝关节,治疗结束。治疗时间约10min,每周治疗3次,隔1~21次,总共治疗2周。

对照组:参照《推拿学》中的推拿方案,具体操作如下:(1)患者仰卧位,先以㨰法施术于大腿股四头肌,重点在髌骨上部,约5min,并按揉鹤顶、血海、梁丘、伏兔穴,每穴1min2)以按揉与弹拨法交替作用在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重点在鹤顶、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梁丘等穴周围,每穴1min,并按揉、提拿髌骨2min3)患者俯卧位,以法施术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后侧约5min,并按揉委中、承山穴4)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扶住患者髌骨,一手握持小腿远端,做屈膝摇法,配合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被动活动5)术者于患膝周围施擦法1min左右,以透热为度,治疗结束。治疗时间为20~25min,每周治疗3次,隔1~21次,共治疗2周。观察WOMAC评分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检测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分析平均功率斜率(mean power frequency slope,MPFs)和平均肌电图(mean electro myography,AEMG),共评估2次。患侧膝关节股四头肌中的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VM)和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VL)的表面肌电值。观察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不良反应与治疗的相关性。

招募263KOA患者,符合纳入标准80例,完成治疗和随访76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脱落原因:治疗组1例因疼痛剧烈自行口服止痛药物,1例因为工作原因退出,对照组2例均未按疗程治疗主动退出。

治疗后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僵硬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被动ROM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膝关节主、被动ROM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股四头肌中VL、VM的AEMGMPF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MPF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MG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愈显率47.5%(19/40),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分别为0、2、32、6例及5.0%(2/40)、85.0%(34/4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43,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3.75,P=0.26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愈显率80.0%(32/40),有效率95%(38/40);对照组分别为5、9、24、2例及35.0%(14/40)、有效率95%(38/40)。末次随访愈显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1例头晕、1例皮下淤青;对照组出现1例疼痛加重、2例皮下淤青,均未做其他处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