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Search:         Advanced Search
Chinese Version
Online office
Journal Online
Download
Top
Links
张蕾,张琪,游云,刘卫红.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演变规律[J].,2015,35(07):0823-833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演变规律
  
DOI:10.7661/CJIM.2015.07.0823
中文关键词: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方证相应  痰瘀演变  代谢组学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Author NameAffiliationE-mail
张蕾,张琪,游云   
刘卫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 wh.l-007@163.com 
Hits: 1657
Download times: 1786
中文摘要:
      目的根据中医方证相应理论,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及立普妥组,每组30只。采用大鼠颈动脉针控线拴法、维生素D3注射结合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二陈汤、血府逐瘀汤作为药物探针,分别于造模第2、4、8周取血,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组织病理学及代谢组学检测及分析。结果血脂及病理学结果显示该造模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高脂血症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第2周,模型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4周时达最高,8周时仍保持较高水平。二陈汤对模型早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作用明显,而血府逐瘀汤则对造模后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较大改善。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造模第2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4周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血浆黏度)显示异常,至8周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异常 (P<0.05, P<0.01)。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二陈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呈逐渐增高趋势,血府逐瘀汤组则显示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存在代谢产物谱的显著差异。随着造模时间延长, 模型组后期主要出现乙酰糖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升高,与同时检测的血脂、血流变结果相一致。造模早、中期(第2周、4周)二陈汤的作用较明显,可使部分代谢产物(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含量明显增加,而血府逐瘀汤组与模型组一致。造模后期(第8周)血府逐瘀汤组的作用明显增强,可使代谢产物中乳酸、乙酰糖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酸、胆碱以及葡萄糖含量明显改善。结论二陈汤及血府逐瘀汤不仅对脂代谢紊乱有调节作用,而且可改善胆碱类物质的代谢异常。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反证了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早中期以痰湿为主要病机,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血瘀证候,由痰致瘀,痰瘀互结,痰浊贯穿病程始终。
英文摘要:
      
View Full Text  View/Add Comment  Download 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