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下载专区
排行榜
友情链接
扫描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郭锦晨,刘 健,付书璠,冯 烨.3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数据挖掘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9):1052-1058
3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数据挖掘及作用机制研究
免费下载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DOI:10.7661/j.cjim.20200726.304
中文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机制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郭锦晨   
刘 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合肥230031) liujianahzy@126. com 
付书璠,冯 烨   
摘要点击次数: 973
全文下载次数: 388
中文摘要: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配伍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通过BATMAN-TCM对核心配伍药物进行疾病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329首处方涉及中药317味,涉及19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位居前3位,用药频次达4 687次,频数>40次共计30味。关联规则得到二项关联组合27项,三项关联组合21项,关联网络图显示生地黄—牡丹皮之间关系最密切。系统聚类得到18组药物聚类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生地黄—牡丹皮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有47条,与SLE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条。结论SLE以阴虚内热为本,毒、热、瘀为标,治法以养阴清热为核心,核心药物配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英文摘要:
      
关闭